bàoxīnjiùhuǒ

抱薪救火

拼音 bào xīn jiù huǒ 怎么读

注音 ㄅㄠˋ ㄒㄧㄣ ㄐㄧㄡˋ ㄏㄨㄛ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饮鸩止渴火上浇油

反义词 雪中送炭釜底抽薪根除祸患

抱薪救火的意思

折叠展开

薪: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例子(1)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2)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

正音”,读作“xīn”,不能读作“chái”。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最可怕的救火(谜底: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既无法达成目的,反而情势更为恶劣。比喻用错方法,而致祸害加深。#语出《战国策・魏策三》。△“泼油救火

【典源】

#《战国策・魏策三》[1]

华(阳)军之战,魏不胜秦。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而讲。孙臣谓魏王曰:“魏不以败之上割,可谓善用不胜矣,而秦不以胜之上割,可谓不能用胜矣。今处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且夫欲玺者,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受玺。夫欲玺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玺,其势必无魏矣。且夫奸臣[2]皆欲以地事[3];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淮南子・主术》。

[2]固:原来、一向。

[3]秦:战国时秦国。战国七雄之一。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地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后于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图强。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参考

《淮南子・主术训》

夫水浊则鱼?,政苛则民乱,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

另可参考:《史记・卷四四・魏世家》

【典故】

据《战国策・魏策三》记载:战国时期,七雄各自称霸一方。后秦孝公因重用商鞅,变法图治,国势转为强大。秦王一直想将其他六国并吞,统一天下,所以不断地向各国出兵征伐。魏国在华阳之战被秦军打败,魏国派段干子为代表,打算割地与秦国讲和。但是孙臣认为不妥,对魏王说:“那些臣子怂恿您割地给秦国,是要用割地的方式讨好秦国,不要入侵魏国。但这个作法对贪婪的秦国是行不通的。拿土地去讨好秦国,就有如抱著木柴去救火,木柴没烧光前,火是不会熄灭的。您的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却无限,总有一天魏国的土地会被秦国并吞的。”魏王虽然觉得孙臣说的很有道理,但还是担心秦国不悦,仍旧割地讨好秦国,最后终于还是被秦国并吞了。后来“抱薪救火”从原文中的“抱薪而救火也”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用错方法,而致祸害加深。

【书证】

  • 01.《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源)
  • 02.《文子・精诚》:“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也。”
  • 03.《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04.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犹抱薪救火也。”
  • 05.《宋史・卷四五・李宗勉列传》:“或谓其势强盛,宜于讲和,欲出金缯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国与敌矣。”

【用法】

语义比喻用错方法,而致祸害加深。贬义。

类别用在“方法失当”的表述上。

例句

对方需索无度,如果一味应了他,那我们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他都犯错了,你还鼓励他?我不赞同这种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

立委批评金钱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股市都已崩盘了,分析师还在劝投资人继续加码,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他都因签彩券亏空了许多钱,竟还想签注更多来补救,真是抱薪救火,奇笨无比!

对于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抱薪救火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dopt a wrong method to save a situation and end up by making it worse
  2. носить дровá на пожáр

抱薪救火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火”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抱”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抱薪救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ào), 扌部,共8画

    用手臂围住。拥~。~小孩儿。合~。~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进取)。

    围绕,环绕。山环水~。~厦(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

    胸怀愿望,志向。~负。

    心里存着,怀有。~怨。~恨。~歉。~憾。~病。

    密合。衣服~身儿。

    把他人的子女收养为自己的子女。~养。

    量词: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草。

    孵。~窝。~小鸡。

    读音(xīn), 艹部,共16画

    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 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读音(jiù), 攵部,共11画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 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

    终止。濯以~热。

    读音(huǒ), 火部,共4画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紧急。~速。十万~急。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

    发怒,怒气。~暴。~性。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

    形容红色的。~红。~腿。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姓。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抱薪救火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