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ngèxíngyún

响遏行云

拼音 xiǎng è xíng yún 怎么读

注音 ㄒㄧㄤˇ ㄟˋ ㄒㄧㄥˊ ㄩㄣˊ

繁体 響遏行雲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穿云裂石声动梁尘绕梁三日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震天动地

反义词 悄无声息

响遏行云的意思

折叠展开

遏:阻止。
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

例子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正音”,读作“è”,不能读作“yè”;“”,读作“xíng”,不能读作“háng”。

辨形”,不能写作“”。

响遏行云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声音清越嘹亮,可直上天际,止住行云。形容歌声响亮高妙。语出《列子・汤问》。△“余音绕梁”、“响彻云霄

【典源】

《列子・汤问》

[1][2][3],未穷青之技,自谓[4]之;遂辞归。秦青弗止;[5][6][7]悲歌,声振林木,响[8][9]。薛谭乃[10][11],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注解

[1]薛谭:秦国善歌者。

[2]讴:音ōu,歌唱。

[3]秦青:秦国善歌者。

[4]尽:全学得了。

[5]饯:设酒食送行。

[6]郊衢:郊外的大道。衢,音

[7]抚节:按著节拍。

[8]遏:止住。

[9]行云:行动中的云朵。

[10]谢:谢罪,道歉。

[11]反:通“”。指重回师门。

【典故】

《列子》书中记载著一则故事:相传从前秦国有个爱唱歌的人薛谭,去向秦青学习歌唱技巧,可是在还没全部学会之前,他就自以为已经学成,于是向老师辞行,打算返乡。秦青也不挽留他,还在郊外大道上设酒食为薛谭送行。在饯别的酒席中,秦青打著节拍,展开歌喉,唱起慷慨悲壮的曲子,歌声高亢清越,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又直上天际,遏止了浮云的行进。薛谭听到这样的歌声,才知道原来自己所学的不过是一些皮毛,于是请求秦青原谅,仍旧继续拜师学艺,并且自此之后,再也不敢有学成归乡的念头。《列子》文中以“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秦青的歌声,后来“响遏行云”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歌声响亮高妙。

【书证】

  • 01.《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源)
  • 02.《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乐部一○・歌三》引盛弘之《荆州记》:“有老人不娶室而善歌,……邻人辞归,老人歌而送之,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余音传林,数日不绝。”
  • 03.《宋书・卷一九・乐志一》:“(秦)青饯之于郊,乃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 04.《金瓶梅》第五三回:“这一套曲儿,做的清丽无比,定是一个绝代才子;况唱的声音嘹亮,响遏行云,却不是个双绝了么?”
  • 05.《二十载繁华梦》第八回:“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家人,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响)遏行云。”

【用法】

语义形容歌声响亮高妙。

类别用在“歌声嘹亮”的表述上。

例句

这位声乐家的歌声,响遏行云,十分嘹亮。

许多人被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吸引,纷纷伫足聆听。

他将此首歌唱得如此响遏行云,把作者原义表露无遗。

她所演唱的歌剧,高亢处响遏行云,低回时如黄莺出谷。

由于有著一副响遏行云的好歌喉,这个新人很快就在歌坛上窜起。

【辨识】

同义“响遏行云”及“响彻云霄”都有声音嘹亮的意思。

异义“响遏行云”只用于歌声,侧重于声音的高亢优美;“响彻云霄”适用范围较广,侧重于声音的大声宏亮。

例句
响遏行云响彻云霄例句
她所演唱的歌剧,高亢处响遏行云,低回时如黄莺出谷。
比赛结束,我国终于拿下睽违已久的世界冠军,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One's voice pierces the clouds.

响遏行云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云”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响”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响遏行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iǎng), 口部,共9画

    声音。~声。~箭。~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发出声音。钟~了。

    声音高,声音大。~亮。~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回声。~应( yìng )。如~斯应(喻反应迅速)。

    读音(è), 辶部,共12画

    阻止。~止。~制。~抑。怒不可~。

    古同“害”:“无~尔躬”。

    读音(xíng), 彳部,共6画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读音(yún), 一部,共4画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通“芸”。众多。

    通“纭”。纷纭。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响遏行云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