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氏部。
〔氏〕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ì、zhī,独体字,五行属金。
〔氏〕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⑵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㈡ [zhī] ⑴ 〔阏( yān )~〕见“阏”。⑵ 〔月~〕见“月”。
...详细解释〔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厂部。
〔厄〕字拼音是è,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厂、㔾,五行属土。
〔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è] ⑴ 困苦、灾难⑵ 阻塞⑶ 险要的地方⑷ 木节。⑸ 没有肉的骨头。
...详细解释〔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烏〕字拼音是wū,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灬。
〔烏〕字造字法是象形。本义是鳥名,烏鴉。
〔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ū] ⑴ 鳥名。烏鴉。又稱“老鴰”、“老鴉”。羽毛通體或大部分黑色。《説文•烏部》:“烏,孝鳥也。”《小爾雅•廣鳥》:“純黑而反哺者謂之慈烏。”⑵ 黑色。如:烏雲;烏亮。《古今韻會舉要•虞韻》:“烏,黑色曰烏。”⑶ 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因以“烏”為太陽的代稱。《山海經•大荒東經》:“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⑷ 蠶花的別名。即剛孵化出的幼蠶。清沈公鍊《廣蠶桑説輯補•飼蠶法•煖子令出説》:“(蠶)子之初出者名蠶花,亦名蟻,又名烏。”⑸ 副詞。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何”、“哪”。《廣韻•模韻》:“烏,安也,語辝也。”⑹ 嘆詞。同“嗚”。也作“於”。表示感歎。《説文•烏部》:“烏,孔子曰:‘烏,𥃳呼也。’”⑺ 通“歍”。嘔;吐出。《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朱鷺》:“朱鷺,魚以烏。”⑻ 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五下》:“烏氏出自姬姓。”㈡ [yā] ⑴ 〔烏秅〕古代西域國名。《集韻•麻韻》:“烏,烏秅,西域國名。”㈢ [wù] ⑴ 〔烏拉〕也作“靰𩊌”。我國東北地區冬天穿的一種鞋,用皮革製成,裡面墊烏拉草。
...详细解释〔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畏〕字拼音是wè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五行属土。
〔畏〕字造字法是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是害怕。
〔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èi] ⑴ 怕⑵ 敬服
...详细解释〔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坯〕字拼音是p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丕,五行属土。
〔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ī] ⑴ 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⑵ 泛指半成品⑶ 用以指未成年的人
...详细解释〔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垂〕字拼音是chuí,独体字,五行属金。
〔垂〕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 chuí )声。本义是边疆。
〔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uí] ⑴ 东西一头挂下⑵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⑶ 传下去,传留后世⑷ 接近,快要
...详细解释〔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備考・午集,康熙部首是田部。
〔𠃁〕字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甶、㇒、𧘇。
〔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undefined] ⑴ 同“魅”。《改併四聲篇海•甶部》引《餘文》:“𠃁,魑魅。”《字彙補•田部》:“𠃁,與魅同。”
...详细解释〔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岯〕字拼音是p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山、丕。
〔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ī] ⑴ 两重的山:“启一围而建址,崇数尺以成~。”
...详细解释〔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陸〕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ù、li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坴。
〔陸〕字造字法是會意。从阜( fù ),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從坴( lù ),土塊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是陸地,高而平的地方。
〔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ù] ⑴ 高出水面的土地⑵ 隨從的样子⑶ 跳躍:“……翹足而~,此馬之眞性也”。⑷ 〔~離〕①色彩繁雜,如“斑駁~~”;②長( cháng ),如“帶長鋏之~~兮,冠切雲之崔嵬”。⑸ 姓。㈡ [liù] ⑴ “六”的大寫。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