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朗读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此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作品内容上虽无新意,但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关于这一点,王灼《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

  起首两句写由雨而睛。初春天气阴冷,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雨止天晴,“弄晴”二字写出了雨后斜阳照射下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春意空阔”一句,便是这种景象的概括。接着就由近而远地渲染,近处写得具体、细致——“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远景则阔大、苍茫——“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龙沙,沙漠地带的通称。)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贺铸是善于炼字的,“薄雨”与“斜照”对比鲜明,于变化之中烘托出雨后斜阳的光彩和温暖,显出春意的盎然,空气的清新,景色的明静,以至“才黄”的柳色也引人注目。“烟横”几句,写得境界开阔,画面丰富,景中含情。这样“春意空阔”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依托。上片歇拍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句,使景语化为情语,使上面所写景物与词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使之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空阔”,是雨止天晴、四宇寥廊之景,然而此时此刻愈是空阔,则愈觉孤寂,愈能触发思亲怀人的感情:“长这柳色”是景,然亦含有别情:“烟横”三句,也暗写了雁归人不归、春归人未归的感慨。这两句,实为全词意脉的枢细。

  过片沿着“还记”追思当年的分别。“将发”二字,写自己即将辞别登程,极其干净利落。“画楼”二句写酒楼宴别,“红泪”,指佳人胭脂沾满了离别的泪水。“顿成轻别”,追忆以往,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音尘,即信息。这两句语浅情深。年年盼相见,盼音信,然而却是“音尘都绝”,表现出别后之思和思而不见之苦。由“轻别”而思,而悔,而愁。思与悔已融合上面的写景叙事之中。作者先以一问句引出“愁”字,“共有”二字又逗出了两地同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而不舒,丁香花蕾丛生,芭蕉、丁香两个形象都是用来形容愁心不解。这一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同时,也是化用了那女子诗中的两句,这样既回答了愁之深,又表达了了解和怜惜之意。

  结句“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两”字与“共有”相呼应,厌厌,愁苦的样子。这两句写得空灵蕴藉,既总括了回首经年,天各一方,两心相念,音信杳然,只有“玉楼明月长相忆”;也说出了,关山渺邈,天涯之思,对景难排,心底总隐藏着不灭的思念和期望。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转入叙事,整首词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一炉,写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长。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朗读
()

诗文推荐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

鼌余升兮良常之颠,暮栖余兮良常之下。谓良为常兮谁哉暴者?

余守余箧,毋侈其胠。箧中之藏,孔子之书。谓尧汤贤,谓商辛愚。

()

柳絮抛完春暗去。莺语丁宁,半是销魂句。病后韶光竟如许。

落红飞傍阑干聚。

()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

晓鞭驿马入东州,瘦骨稜嶒怯素秋。

天地不仁人去国,江山如待客登楼。

()

长安二月三月时,千门万户春风吹。

绮构瑶台高照耀,香车宝马并驱驰。

()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

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
星河渐没行人动,历历林梢百舌声。

()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