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xíngxiàxiào

上行下效

拼音 shàng xíng xià xiào 怎么读

注音 ㄕㄤˋ ㄒㄧㄥˊ ㄒㄧㄚˋ ㄒㄧㄠˋ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如法炮制鹦鹉学舌

反义词 源清流洁

上行下效的意思

折叠展开

行:做;效:仿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出处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正音”,读作“xíng”,不能读作“háng”。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月亮走我也走 —— 上行下效

谜语1.影子(谜底:上行下效)
2.飞机灭虫(谜底:上行下效)
3.月亮走我也走(谜底:上行下效)
4.

上行下效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在上位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语本汉・班固《白虎通・卷八・三教》。

【典源】

#汉・班固《白虎通・卷八・三教》[1]

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而成。故《孝经》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论语》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尚书》曰:“以教祗德。”《诗》云:“尔之教矣,欲民斯效。”

注解

[1]典故或见于《春秋元命苞》。

参考

《春秋元命苞》(据《太平御览・卷三六○・人事部一・叙人》引)

天人同度,正法相授。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谓之教。教之为言效也,上为下效,道之始也。

【典故】

经学是汉代主要的学术思想,却一直存在著今文经和古文经之间的论争。在东汉章帝时,曾召集当时许多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论辨异同。会后,班固把讨论成果集结成《白虎通》一书。〈三教篇〉指出“夏人之王教以忠”、“殷人之王教以敬”、“周人之王教以文”。并强调“”,即是让在下位者有所倣效,也就是在上位者怎么做,在下位者就跟著怎么做。所以《孝经》、《论语》等经书都指出“”对于化育人民的重要。《诗经》则更明确的说到,在上位者之所以教导在下位者,目的就是要人民跟著效法。后来“上行下效”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用来指在上位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 在汉代刘向所编纂的《说苑》一书里,〈君道〉篇刚好载录一则故事可以参考。春秋齐景公,有一次设宴招待文武百官,散席之后,大家就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出一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靶,群臣们都仍然高声喝采,称赞齐景公箭法如神。但是齐景公一点也不快乐,并且感到纳闷,于是就询问弦章,为什么群臣们会是这样的反应。弦章说:“这是因为那些群臣们不敢批评君王的过错,而古人曾说,国君喜欢吃什么、穿什么,臣下也就跟著喜欢吃什么、穿什么;所以如果国君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们也就只会向国君奉承,而不会向国君进谏了。”这则故事中蕴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说明了在上位者言行举止的重要。

【书证】

  • 01.唐・白居易〈策林二・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策〉:“所谓上开一源,下生百端者也。岂直若此而已哉?盖亦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故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
  • 02.《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中・贾曾》:“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 03.《朱子语类・卷一六・大学三・传十章释治国平天下》:“味道问『平天下在治其国”。曰:『此节见得上行而下效,又见得上下虽殊而心则一。』」
  • 04.《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提举司虽以榷茶为名,其实不能专散据卖引之任,不过为运司官吏营办资财而已。上行下效,势所必然。”
  • 05.《镜花缘》第五二回:“及周昭王南征之后,礼失乐微,上行下效,故败检失身之人,必先废其礼。”

【用法】

语义指在上位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

类别用在“教育感化”的表述上。

例句

当父母的若不知节俭,儿女就会上行下效,放纵无度。

在上位者若是行为不端,往往就会产生上行下效的结果。

自从新经理上任以后,勤勉自励,同仁上行下效,工作绩效大增。

长辈赌博斗牌,晚辈耳濡目染,自然也成为赌徒,这就叫上行下效

如果一个社会总是你争我夺,于是上行下效,风俗必然败坏,道德必然沦丧。

上级主管只讲门面排场,下属当然跟著摆阔气,于是形成一股上行下效的邪靡歪风。

上行下效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The inferiors imitate the superiors
  2. 上(うえ)の者(もの)のすることを下(した)の者もまねる
  3. tel maǐtre,tel valet
  4. каков поп,таков и приход

上行下效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效”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上”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上行下效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àng), 卜部,共3画

    shǎng ㄕㄤˇ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xíng), 彳部,共6画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使降落。~半旗。~棋。

    进入。~海。

    投送。~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谦辞。在~。~官。

    颁布。~令。

    攻克。攻~。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工夫。

    退让。争执不~。

    做出判断。~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蛋。

    读音(xiào), 攵部,共10画

    摹仿。~法。仿~。上行下~。~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

    功用,成果。~验。~果。成~。有~。功~。~益。~用。~应。~率。

    尽、致。~力。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上行下效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