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òxiāoqiáng

祸起萧墙

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怎么读

注音 ㄏㄨㄛˋ ㄑㄧˇ ㄒㄧㄠ ㄑㄧㄤˊ

繁体 禍起蕭牆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同室操戈尺布斗粟萧墙之祸

反义词 兵临城下敌国外患大军压境

祸起萧墙的意思

折叠展开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
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正音”,读作“xiāo”,不能读作“sù”。

辨形”,不能写作“”、“”。

祸起萧墙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萧墙,用以区隔内外的门屏,指内部。“祸起萧墙”比喻祸乱发生于内部。语本《论语・季氏》。△“分崩离析

【典源】

《论语・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也,[2]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3]而不能守也,而谋动[4]于邦内。吾恐[5]之忧,不在[6],而在[7]之内也。”

注解

[1]由与求:由,仲由(公元前542—前480),春秋鲁国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亲孝。仕卫,死于孔悝之难。富政治长才,在孔门四科中,列于政事科。求,冉求(公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时代鲁国人。为孔子弟子。性谦退,有才艺,擅长政事。鲁哀公三年时成为季氏的家臣,在孔门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称为“冉有”。

[2]相:辅佐。

[3]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见“分崩离析”。

[4]干戈:比喻兵事、战乱。

[5]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世家,与孟孙、叔孙并称“三桓”,掌握鲁国实权。

[6]颛臾:鲁国境内一附庸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北。颛,音zhuān

[7]萧墙:萧,肃敬。墙,指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

【典故】

萧墙是古代宫廷内当做门的屏风,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所以萧墙用来比喻内部,灾祸从萧墙那样近的地方引起,表示祸乱起于内部,而非外来。在《论语・季氏》篇中记载,由于季氏要攻打颛臾,所以辅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来请教孔子的意见。孔子回答:“一个国家如果财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匮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之内没有祸乱,就不会倾覆。如果他国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们,使他们来归。他们来归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国的人民,邦国分裂瓦解,无法保全,反而要在国内动兵征伐。我怕季氏的忧患,不是远在颛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后来“祸起萧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祸乱发生于内部。

【书证】

  • 01.汉・焦赣《焦氏易林・卷一・豫之第十六・随卦》:“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墙),竟制其国。”
  • 02.《晋书・卷一一九・姚泓载记》:“姚赞闻恢渐逼,留宁朔尹雅为弘农太守,守潼关,率诸军还长安。泓谢赞曰:「元子不能崇明德义,导率群下,致祸起萧墙,变自同气,既上负祖宗,亦无颜见诸父。”
  • 03.《隋书・卷七八・艺术列传・庾季才》:“庾季才字叔奕,新野人也。帝亦颇明星历,因共仰观,从容谓季才曰:『朕犹虑祸起萧墙,何方可息?』季才曰:『顷天象告变,秦将入郢,陛下宜留重臣,作镇荆、陕,整旆还都,以避其患。……”」
  • 04.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 05.《宋史・卷四一四・史嵩之列传》:“人谓祸起萧墙,危如朝露,此愚所痛心疾首为伯父苦口极言。”
  • 06.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宦官》:“陛下果能鉴彼三人于既往,行此三事于方今,则祸乱自然不作,灾害自然不生。倘或不然,则祸起萧墙(墙),变生肘腋,异日之患,有不可言者矣。”

【用法】

语义比喻祸乱发生于内部。

类别用在“内部起乱”的表述上。

例句

最近爆发的盗领案,经查证竟是祸起萧墙,系由银行员工所为。

这个工作团队因为成员彼此互不信任,祸起萧墙,终于解散了。

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产,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

这个家族之所以会没落,完全是祸起萧墙,家族成员不够团结所致。

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以致祸起萧墙,终于步上灭亡之途。

【辨识】

同义“祸起萧墙”及“变生肘腋”都指灾祸在近处发生。

异义“祸起萧墙”指祸乱由内部而生;“变生肘腋”则不仅指内部,更特指身旁。

例句
祸起萧墙变生肘腋例句
最近爆发的盗领案,经查证竟是祸起萧墙,系由银行员工所为。
这位总理正打算进行管理改革,却变生肘腋,带头反对他的正是身边的秘书。

祸起萧墙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Trouble breaks out at home.

祸起萧墙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墙”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祸”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祸起萧墙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uò), 礻部,共11画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读音(qǐ), 走部,共10画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

    拔出,取出。~锚。~获。

    领取(凭证)~护照。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

    长出。~痱子。

    拟定。~草。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

    群,组,批。一~(一块儿)。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

    自,从。~小儿就淘气。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 xīng )~。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读音(xiāo), 艹部,共11画

    即“艾蒿”。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读音(qiáng), 土部,共14画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祸起萧墙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