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

岌岌可危

拼音 jí jí kě wēi 怎么读

注音 ㄐㄧˊ ㄐㄧˊ ㄎㄜˇ ㄨㄟ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危如累卵摇摇欲坠

反义词 安如泰山安如磐石固若金汤稳如泰山

岌岌可危的意思

折叠展开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危险。

例子这座建筑物年久失修,已经岌岌可危了。

正音”,读作“jí”,不能读作“jǐ”。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水到沙塔下(谜底:岌岌可危)

岌岌可危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岌岌,危险的样子。“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语本《管子・小问》。△“摇摇欲坠

【典源】

#《管子・小问》[1]

桓公曰:“我欲[2],为之奈何?”管仲对曰:“此非人君之言也,胜民为易。夫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君欲胜民,则使有司[3]而谒有罪者偿,数省而[4],若此则民胜矣。虽然,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使民畏公而不见亲,祸亟及于身,虽能不久,则人持莫之弑也。危哉!君之国岌乎!”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孟子・万章上》。

[2]胜民:言欲胜服于民。

[3]疏狱:指疏录狱囚。

[4]严诛:严其诛罪。

参考

《孟子・万章上》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典故】

岌岌,是危险的样子,如《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便是形容天下的情势已经十分危急。管仲(?∼公元前644)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相传他著有《管子》一书,内容包含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言论,无所不有。在〈小问〉篇中,桓公问管仲,想要压伏人民,应该如何做?管仲回答︰“身为一个国君,不应该想要胜服于民,因为胜民之道并非天下之王道。如果想要压伏人民,那么只要用严刑峻法,人民自然就会被压伏了。但是这样只能让国家暂时安定,却无法维持长久。”因此管仲认为采胜民之道的结果,将是“危哉!君之国岌乎!”,造成国家的动荡不安,请桓公三思。」后来“岌岌可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非常危险。在《韩非子・忠孝》中,则引作“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

【书证】

  • 01.清・欧阳兆熊等《水窗春呓・附录》引清・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溯查顺治年间先后三藩之变,一时国势固岌岌可危。”
  • 02.《发财秘诀》第九回:“其时那米店已经弄得有岌岌可危之象了。”
  • 03.《文明小史》第三回:“听了听二门外头那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冬冬的响,其势岌岌可危。”
  • 04.《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大溜东注,以运河为尾闾,仅恃东隄为护,已岌岌可危。”

【用法】

语义形容非常危险。

类别用在“危急紧迫”的表述上。

例句

土石流倾泻而下,山坡上的房子显得岌岌可危

为政若不得人心,政权必将陷入岌岌可危之境地。

经过大地震,山上土石严重松动,情况岌岌可危

今天公司经营情形已岌岌可危,同仁还要继续闹意见吗?

山洪爆发,溪水暴涨,被困在沙洲上的钓客情况岌岌可危

当时那种岌岌可危的状况,若不是消防队及时赶到,受伤的人势必更多。

这家公司因为投资错误,亏损严重,债台高筑岌岌可危,看来快要关门了。

他不小心触及了高压电,生命岌岌可危,还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立刻送医。

这栋一级古迹的建筑物,在大地震之后墙壁出现多处龟裂,恐有倒塌之虞,情况岌岌可危

【辨识】

同义“岌岌可危”及“摇摇欲坠”都有极度危险的意思。

异义“岌岌可危”侧重于危险状况之描述;“摇摇欲坠”侧重于物体将坠之危境。

例句
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例句
山洪爆发,溪水暴涨,被困在沙洲上的钓客情况岌岌可危
战争之后,只剩几面摇摇欲坠的断垣残壁,立在瓦砾堆中。

岌岌可危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in imminent danger

岌岌可危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危”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岌”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岌岌可危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í), 山部,共6画

    〔~~〕山耸起的样子;亦喻危险,如“~~可危”,“~~不可终日”。

    读音(kě), 口部,共5画

    〔~汗( hán )〕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读音(wēi), 㔾部,共6画

    不安全。~险。~殆。~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难( nàn )。~如累( lěi )卵。

    损害。~害。~及。

    高的,陡的。~石。~樯。

    使人惊奇的。~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坐。“邦有道,~言~行”。

    指人临死。病~。垂~。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岌岌可危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