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nxià

寄人篱下

拼音 jì rén lí xià 怎么读

注音 ㄐㄧˋ ㄖㄣˊ ㄌㄧˊ ㄒㄧㄚˋ

繁体 寄人籬下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仰人鼻息依人作嫁

反义词 自力更生自立门户自食其力独树一帜独立自主

寄人篱下的意思

折叠展开

寄:依靠;篱:篱笆。
依附在别人的篱笆下。原形容诗文创作因袭他人而无独创。现指依附别人生活;不能自立。

出处《南齐书・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鲁想到自己从前在山东省里的时候,虽靠姊夫的光当了文案,然而终是寄人篱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

辨形”,不能写作“”。

寄人篱下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比喻作品因袭循守旧,依托他人,不能自创一格。#语出《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仰人鼻息”、“寄人庑下”、“寄食门下

【典源】

#《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拒。永明中,遇疾,为(问)[门〕律自序曰:“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为心师也。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1]使常有其体。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2]寄人篱下。”

注解

[1]政当:即正当。

[2]因循: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

参考

另可参考:《南史・卷三二・张劭列传》

【典故】

寄人篱下”原是指寄居在别人屋下,不能自主。在《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中被用来比喻作品因袭他人。内容记载南北朝时,南朝的齐国有个奇人叫张融,他身材五短、外貌丑陋,但却精神饱满,特立独行,不拘小节。齐高帝非常喜欢他,常常接见他,说他这个人真是空前绝后。见他衣著破烂,还将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后送给他,表示两人的情谊。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独创一格,引起文坛相当大的震憾,并在〈门律自序〉这篇文章中阐述自己为文的观点,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文章并没有所谓的常体,文人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寄人篱下”,一味依托前人,守旧习而不改新,不能自创一格。但这句成语后多用其字面义,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书证】

  • 01.《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使常有其体。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源)
  • 02.《红楼梦》第八七回:“今日寄人篱下,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
  • 03.《荡寇志》第二五回:“我希真堂堂大丈夫,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岂有寄人篱下?”
  • 04.《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到了第五,我伶仃一身,寄人篱下,没有寸丝片纸的赔送,尤其不可行。”

【用法】

语义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类别用在“无法自立”的表述上。

例句

我虽是寄人篱下,但姑父母对我都很好。

自从父母双亡后,他就过著寄人篱下的生活。

也许是寄人篱下久了,养成她自卑懦弱的个性。

她每次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委屈,就伤心掉泪。

我得赶快出去找份工作,总不能一辈子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些人本来都有家的,只因大地震,只好投奔亲戚,寄人篱下

我宁可住在这破茅草屋中,也不愿去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过日子。

想到此种寄人篱下的生活,非英雄好汉所当为,他的内心就极为苦闷。

借住朋友家多年,这对小夫妻终于租了栋小公寓,脱离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我虽生来孤苦,从小寄人篱下,受尽痛楚,但能发愤图强,努力不懈,乃有今日的成就。

语义比喻作品因袭守旧,不能自创一格。

类别用在“抄袭剽窃”的表述上。

例句

你写文章要是一味模仿别人的风格,寄人篱下久了便会失去自己的特色。

文章创作,必须独树一帜,别创风格,否则因循守旧,寄人篱下,终究难成大家。

寄人篱下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rely on sb. for a living
  2. 居候 (いそうろう)になる,他人の厄介(やっかぃ)になる
  3. vivre aux dépens d'autrui,aux crochets d'autrui
  4. die Füβe unter js Tisch strecken(jm auf der Tasche liegen)
  5. жить в чужóм дóме

寄人篱下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寄”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寄人篱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ì), 宀部,共11画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认的亲属。~父。~母。~子。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读音(lí), ⺮部,共16画

    用竹、苇、树枝等编成的围墙屏障。~笆(“笆”读轻声)。樊~。~落。~墙。~栅。~障。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使降落。~半旗。~棋。

    进入。~海。

    投送。~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谦辞。在~。~官。

    颁布。~令。

    攻克。攻~。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工夫。

    退让。争执不~。

    做出判断。~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蛋。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寄人篱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