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úhǎi

泥牛入海

拼音 ní niú rù hǎi 怎么读

注音 ㄋㄧˊ ㄋㄧㄡˊ ㄖㄨˋ ㄏㄞˇ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一去不返石沉大海杳如黄鹤杳无音信杳无踪影

泥牛入海的意思

折叠展开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表示没有希望。

例子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永无消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正音”,读作“rù”,不能读作“bā”。

辨形”,不能写作“”;“”,不能写作“”。

泥牛入海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泥塑的牛掉入海中。比喻人种种互相矛盾的思虑被解开。#语本《祖堂集・卷六・洞山和尚》。后用“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杳如黄鹤

【典源】

#《祖堂集・卷六・洞山和尚》

问:“师见什摩道理更住此山?”师曰:“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参考

另可参考:《景德传灯录・卷八・潭州龙山和尚》

【典故】

《祖堂集》共二十卷,为南唐时释静、释筠二位禅师所编,是重要的禅宗史料。内容辑录过去七佛、初祖大迦叶至三十三祖慧能,及青原下八世雪峰义存之孙徒、南岳下七世临济义玄之孙徒,共二百五十余人。本集早于《景德传灯录》,为现存最早的综合禅宗史传,亦为后世诸灯史之所据。本集以史实立传,编录诸位禅师的机缘法语,是古代佛门公案之集成,并收录偈、颂、歌、行等禅文学,以及朝鲜禅宗的史料。北宋以来,本书亡佚,现存为公元1912年于韩国伽耶山海印寺发现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记载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禅问漳州龙山和尚:“和尚你是领悟了什么道理,所以能住在这座山里面?”龙山和尚回答:“我看见了两头泥做的牛互相争斗,跌入海中,直到如今全无消息。”佛家之中,以“泥牛”比喻人的思虑。一个人的内心在未开悟之前,想法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不只现在的想法和过去的想法矛盾,内在的想法和外在的想法矛盾,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充满了冲突和比较,就像两头牛在互相争斗,无法解脱,然而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水中,马上就会融化了;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悟得智慧,开悟见性,原本心中的固执和主观意识,也会马上消失无踪。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如何开悟,但是开悟的方法和境界并不是文字或语言可以形容,所以龙山和尚用了“泥牛掉入海中,至今没有消息”的比喻,表示未开悟前,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别人都是对立的,互相不断争斗;开悟之后,这种内外在的对立与争斗就不再发生了。因为有了智慧,能够超越种种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也就无从斗起。后来“泥牛入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一去不复返。

【书证】

  • 01.《五灯会元・卷一六・圆觉昙禅师》:“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踪迹。”
  • 02.元・尹廷高〈送无外僧弟归奉庐墓〉诗二首之二:“踏遍名山眼界宽,归闲且得一身安。泥牛入海无消息,万壑千岩空翠寒。”
  • 03.《九命奇冤》第一四回:“却说凌贵兴自从打发简、叶两人去后,便天天盼望信息,谁知他两个这一去,就同泥牛入海一般。”
  •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此时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永无消息。”

【用法】

语义比喻一去不复返。

类别用在“消失无踪”的表述上。

例句

老王退休后,就像泥牛入海般消失了。

她只说要去台北,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他离家出走后,如同泥牛入海般,从此不见踪影。

我寄给她许多信,但都如泥牛入海,让我既痛苦又失望。

毕业后我到处寄应征信,但就像泥牛入海般,毫无回音。

虽然发出了很多寻人启事,但他就如泥牛入海般,至今仍是杳无音信。

这篇稿子,原本以为泥牛入海,没希望了;想不到今天竟然被刊出来。

【辨识】

同义“泥牛入海”及“杳如黄鹤”都有失去踪影、毫无消息的意思。

异义“泥牛入海”多用于事物,但亦可用于人,前面常加如同、好像等动词;“杳如黄鹤”则一般用于人。

例句
泥牛入海杳如黄鹤例句
毕业后我到处寄应征信,但就像泥牛入海般,毫无回音。
照片中的四个人原本都是很好的朋友,但一场误会之后,其中两人竟都杳如黄鹤,断了讯息。

泥牛入海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never to return

泥牛入海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海”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泥牛入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ní), 氵部,共8画

    涂抹。~墙。~缝儿( fèngr )。

    固执,死板。拘~。~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守。

    读音(niú), 牛部,共4画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

    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喻固执或骄傲。~气。

    姓。

    读音(rù), 入部,共2画

    进,由外到内。进~。~梦。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读音(hǎi), 氵部,共10画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泥牛入海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