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ónghuìguàntōng

融会贯通

拼音 róng huì guàn tōng 怎么读

注音 ㄖㄨㄥˊ ㄏㄨㄟˋ ㄍㄨㄢˋ ㄊㄨㄥ

繁体 融會貫通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心领神会举一反三豁然贯通

反义词 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望文生义

融会贯通的意思

折叠展开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
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正音”,读作“huì”,不能读作“kuài”。

辨形”,不能写作“”;“”,不能写作“”。

谜语水管结冰用火攻(谜底: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形容将各种相关的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语出宋・朱熹〈答姜叔权书〉其一。

【典源】

宋・朱熹〈答姜叔权书〉其一(据《朱子文集》卷五二引)

如邵子又谓“心者,性之郛郭”,乃为近之,但其语意未免太麤。须知心是身之主宰,而性是心之道理,乃无病耳。所谓“识察此心,乃致知之切近者”,此说是也。然亦须知,所谓“识心”,非徒欲识此之精灵知觉也,乃欲识此心之义理精微耳。欲识其义理之精微,则固当以穷尽天下之理为期,但至于久熟而贯通焉,则不待一一穷之,而天下之理固已无一毫不尽矣。[1][2],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今先立定限,以为不必尽穷于事事物物之间,而直欲侥幸于“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卤灭裂,而终不能有所发明也。

注解

[1]举一而三反: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余各事。见“举一反三”。

[2]闻一而知十: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见“闻一知十

【典故】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后世尊称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学以居敬穷理为主,为集宋代理学大成者。“”是朱熹学说的核心,在《朱子语类・卷一・理气上・太极天地》中,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由理生出阴阳万物。但是人不是生而了解理,为了穷究此天地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即透过对事物的研究观察,才能获得“”,读书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当时有人认为朱熹的治学方法太过繁琐,且天地之理何其庞杂,怎么可能完全穷尽?于是他们认为应该摆脱这些繁琐的知识,将一切的法则与行为视为心性的呈现。朱熹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权书〉一文中说到:认为一个学者必须先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后,才能够举出一例就通晓其他各事,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融合、贯穿,最后获得全面的领会。如果没有打好学问的基础,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通常都会流于空想而不切实际。后来原文中的“融会贯通”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将各种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

【书证】

  • 01.宋・朱熹〈答姜叔权书〉其一:“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源)
  • 02.《朱子语类・卷二七・论语九・里仁篇下》:“曾子偶未见得,但见一个事是一个理,不曾融会贯通。然曾子于九分九厘九毫上都见得了,即争这些子,故夫子告之。”
  • 03.《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周敦颐》:“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
  • 04.《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传三・陈立》:“草创三十年,长编甫具。南归后,乃整齐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用法】

语义形容将各种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

类别用在“融合领悟”的表述上。

例句

你如果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那就不是真学问。

学习任何知识都得讲究融会贯通,不能单靠死记硬背。

老师这种融会贯通的教法,让我们对数学疑难豁然开朗起来。

你照我的方法去读,自然可以融会贯通,不会只是囫囵吞枣而已。

我已把原则教给你,剩下的得靠你自己去体会,才能逐步融会贯通

老师要我们趁年轻多吸收,等到人生体验多了,自然能将所得知识融会贯通

这种填鸭式教法,只求多背多记,不求融会贯通,怎能希望学生真正的理解。

我尽管已把全部经文都记熟了,因缺少名师指点,也还是无法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融会贯通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chieve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bject
  2. 諸々(もろもろ)の道理(どうり)から勘案(かんあん)してしっかり理解(りかい)すること
  3. compréhension parfaite
  4. ein Gebiet von Grund auf verstenhen
  5. разобраться и уяснить

融会贯通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通”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融”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融会贯通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róng), 虫部,共16画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化。~解。消~。

    调合,和谐。~合。~洽。~汇贯通。其乐~~。

    流通。~泄(飘动,浮动)。金~(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长远、永久。~裔(形容声调悠长)。

    读音(huì), 人部,共6画

    总计。~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姓。

    读音(guàn), 贝部,共8画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穿,通,连。~穿。~串。~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古同“惯”,习惯。

    原籍,出生地。籍~。

    姓。

    读音(tōng), 辶部,共10画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 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融会贯通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