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ngjiě

土崩瓦解

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 怎么读

注音 ㄊㄨˇ ㄅㄥ ㄨㄚˇ ㄐㄧㄝˇ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支离破碎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反义词 牢不可破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坚如磐石安如泰山

土崩瓦解的意思

折叠展开

像土块散开;瓦片破碎一样。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出处东汉・班固《秦纪论》:“秦之积弱,天下土崩瓦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正音”,读作“jiě”,不能读作“jiè”、“xiè”。

歇后语 1. 大炮轰瓷器 —— 土崩瓦解
2. 强震中心的坏房 —— 土崩瓦解

谜语泥屋倒塌(谜底:土崩瓦解)

土崩瓦解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土石崩塌、砖瓦破碎。比喻人民的反抗,及政权内部的争斗。语本《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列传》。后亦用“土崩瓦解”来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分崩离析

【典源】

《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列传》

是时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俱上书言世务,各一事。徐乐曰︰“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1]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墨、曾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之谓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何谓瓦解?[2][3][4][5]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有大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彊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所留意而深察也。……”

注解

[1]秦:朝代名。公元前248∼前207,战国秦灭六国后,秦王政统一天下,建都咸阳,实行中央集权。因秦始皇专制独裁,二世皇帝残暴统治,致使六国遗民纷纷起兵抗暴,后为刘邦所灭。

[2]吴:国名。周代太王长子泰伯受封于吴地,在今江苏省吴锡县。传至夫差,为越王句践所灭。

[3]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4]齐:国名。位于今山东省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5]赵: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后为秦国所灭。

【典故】

土崩”是指土石崩落,则土石之上的东西,必然随之消解倾覆。“瓦解”则是指砖瓦破碎。砖瓦破碎可以再行修复,较之于土崩,相对损害程度较轻。在汉代,徐乐为劝谏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所以曾上书谈到当时的国家情况,分别用了“土崩”与“瓦解”这两个语词,加以说明二者的不同,借此劝导武帝施政爱民。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社会实况是这样的︰西汉自汉初的文景之治,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充沛。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建立年号,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并取消和亲、主动出击匈奴,使得汉朝声威大振。但长期对外用兵,让原本丰裕的国力消耗殆尽。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武帝又开纳捐之例,定盐铁酒国营专卖,设均输平准法,但诸多措施,仍无法挽救日渐颓败的国势。而以钱买爵,造成贪污风气;重用酷吏,律令严苛,更使臣民刑狱甚滥,生活痛苦。徐乐亟思挽救国势,便上书向武帝陈述治国之道,他特别强调地举史事说明:“国家最大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所谓的土崩,就是人民因为不堪暴政之苦,终于群起反抗。所谓的瓦解,就是政权内部的互相斗争。土崩将让旧有的政权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权;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变而已。”徐乐希望能惕励武帝不可一味地穷兵黩武,更应该体谅人民的疾苦,使得人民能够真正安居乐业,这样一来,自然能够威震天下,平服四夷。到了班固写〈秦纪论〉时,“土崩”与“瓦解”已经合用,作为一句成语来使用。后来“土崩瓦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此语另见用于《鬼谷子・抵巇》,以《鬼谷子》时代较多疑虑,故仍以《史记》为源。

【书证】

  • 01.《鬼谷子・抵巇》:“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
  • 02.《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汉・班固〈秦纪论〉:“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责以一日之孤,误哉!”
  • 03.《东观汉记・卷一○・窦融列传》:“率厉五郡精兵,羌胡毕集,兵不血刃,而虏土崩瓦解。”
  • 04.《宋书・卷六九・范晔列传》:“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每知天文人事,及外间物情,土崩瓦解,必在朝夕。”
  • 05.《宋史・卷二八八・孙沔列传》:“若恬然不顾,遂以为安,臣恐土崩瓦解,不可复救。”
  • 06.明・张凤翼《灌园记》第六出:“土崩瓦解须臾事,四下军声起,孤城累卵危。”

【用法】

语义形容土石崩塌、砖瓦破碎的情景。

类别用在“屋舍崩塌”的表述上。

例句

可怕的土石流让许多屋舍土崩瓦解

看到地震后灾区土崩瓦解的镜头,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语义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

类别用在“溃散瓦解”的表述上。

例句

民心士气凝聚不易,但要它土崩瓦解可快得很。

许多的旧制度在一连串的改革后,正处于土崩瓦解中。

这个计划得由大家群策群力完成,任何人离开,都将使计划土崩瓦解

经理要是一直如此刚愎自用,最后一定众叛亲离,公司也就土崩瓦解了。

有人在股市不断散播谣言,好不容易重建的投资人信心,又再次土崩瓦解了。

【辨识】

同义“土崩瓦解”及“分崩离析”都是用来形容组织团体的破裂。

异义“土崩瓦解”侧重于组织团体结构的垮台、崩解 ;“分崩离析”侧重于组织团体内部的离散、分裂。

例句
土崩瓦解分崩离析例句
这个流氓帮派的成员陆续被警方逮捕后,终将会走上土崩瓦解的命运。
老人一死,子孙就陷入财产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事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

土崩瓦解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break up
  2. 崩壊(ほうかい)する
  3. écroulement(se dissoudre)
  4. in allen Fugen krachen(zusammenbrechen)
  5. полный развáл(рассыпаться в прах)

土崩瓦解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解”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土”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土崩瓦解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姓。

    读音(bēng), 山部,共11画

    倒塌。~塌。~坍。~毁。~解( jiě )。~溃。~决。~颓。分~离析。

    破裂。~裂。把气球吹~了。

    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了手。

    败坏。礼坏乐( yuè )~。

    称枪毙。拉出去~了。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

    读音(wǎ), 瓦部,共4画

    盖瓦。这间房就等~瓦( wǎ )了。

    读音(jiě), 角部,共13画

    古同“懈”,松弛,懈怠。

    古同“邂”,邂逅。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卖~的。跑马卖~。

    〔~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

    姓。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土崩瓦解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