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gāoyáng

趾高气扬

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 怎么读

注音 ㄓˇ ㄍㄠ ㄑㄧˋ ㄧㄤˊ

繁体 趾高氣揚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昂首阔步眉飞色舞高视阔步得意忘形踌躇满志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义词 奴颜婢膝低声下气低首下心垂头丧气妄自菲薄卑躬屈膝垂头拱手

趾高气扬的意思

折叠展开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辨形”,不能写作“”、“”;“”,不能写作“”。

歇后语 1. 大雁飞东南 —— 趾高气扬
2. 孔夫子上树 —— 趾高气扬
3. 树顶奏唢呐 —— 趾高气扬

谜语树顶奏唢呐(谜底:趾高气扬)

趾高气扬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样子显得十分神气。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语本《战国策・齐策三》。

【典源】

#《战国策・齐策三》[1]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入见[2]曰:“君岂受[3]象床哉?”孟尝君曰:“然。”[4]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5]能振达贫穷,有[6]之义。小国[7]之士,皆以国事[8]君,诚[9]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10],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11]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12]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13][14]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15]入谏。”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左传・桓公十三年》。

[2]孟尝君:田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齐之公族。相齐,封于薛,号孟尝君。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

[3]楚:古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都郢,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等地,后为秦所灭。

[4]公孙戍:生卒年不详。孟尝君门人。

[5]齐:古国名。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齐,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山东省一带地方,后为秦国所灭。

[6]存亡继绝:使濒临灭亡者,继续存在。见“存亡继绝”。

[7]英桀:才智优异出众。桀,通“”。

[8]累:嘱托。

[9]说:通“”,音yuè。喜爱。

[10]中闺:宫中小门。闺,上圆下方的小门。

[11]重:音chóng,外加。

[12]门下:门下食客。上文所云“门人”亦同此。

[13]郢:春秋时楚国的都城,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

[14]登徒:复姓。

[15]疾:通“”,迅速。

参考

《左传・桓公十三年》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典故】

战国时,齐国大臣孟尝君到楚国为相,楚王送他象牙雕塑的床为见面礼,命登徒送去。登徒觉得象牙床太贵重,要是不小心弄坏了可赔不起,便央求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想办法阻止此事,事成后愿以祖传的宝剑做为答谢。公孙戍答应帮忙,便去见孟尝君,劝他不要接受楚国的这个礼物,孟尝君问他为什么,他说:“您所到的小国,均敬仰您、信赖您,是听闻您在齐国能解救民生贫困,使即将灭绝者得以存续。那些国家的杰出人士,都将国事嘱托于您,是因为仰慕您的义气与廉节。今天若接受楚国这个贵重的礼物,那么其他您尚未造访的国家要如何接待您呢?所以臣劝您不要接受这份厚礼。”孟尝君听了觉得有道理,立即接受他的建议。 公孙戍于是快步离去,但是还没出门就被叫回来。孟尝君问他:“你要我别收这份礼的建议是很好,但是你为什么走路时把脚抬得那么高?样子显得那么神气?”公孙戍说:“因为我有三件喜事,还外加一支宝剑。”孟尝君问他说的是什么,他说:“您有门下食客好几百人,都没人敢进谏,只有我敢,这是一喜;再者,我的谏言又获得采纳,这是二喜;进谏后可使您免于过错,这是三喜。此外,登徒不愿护送象床,他允诺:我如果帮了他的忙,便送我宝剑一把作为答谢。”孟尝君问他是否收到宝剑,他说还没有。孟尝君不但要他赶快去把宝剑收下,还在门板上写下:“能使我扬名、阻止我犯错,纵然私下收受宝物的人,都请快来进谏。” 除了《战国策》之外,时间较早的《左传》已有“举趾高”的说法。《左传・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说的是:斗伯比觉得莫敖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显得很骄傲,必定会失败。不过,在《战国策》中,除了“举足之高”的用法又接以“志之扬”,语义较完整。后来“趾高气扬”这个成语应该就是从《战国策》演变而出,用于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书证】

  •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正说话时,便来了两个人,都是趾高气扬的,嚷著叫调桌子打牌。”
  • 02.《花月痕》第一二回:“不想从西廊转过水榭,这过路亭是一道板桥。他趾高气扬,全不照管,便栽了一交。”
  • 03.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六出:“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 04.《聊斋志异・卷六・绛妃》:“尔乃趾高气扬,发无端之踔厉;催蒙振落,动不已之瓓珊。”
  • 05.《醒世姻缘传》第五一回:“他戴一顶绒帽,一顶狐狸皮帽套,一领插青布篮(蓝)布里棉道袍,一双皂靴,撞了人,趾高气扬,作揖拱手,绝无上下。”

【用法】

语义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多具贬义。

类别用在“得意自满”的表述上。

例句

他那趾高气扬的态度,实在令人看不惯。

你看!那小孩穿著西装,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他在奥运得到一块金牌,也难怪人家会显得趾高气扬

他那种狐假虎威的人在我面前竟敢如此趾高气扬,真是放肆!

突来的打击,让他灰头土脸,与平日趾高气扬的样子判若两人。

我最瞧不起那种只会在乡里间趾高气扬,一见到外人却又似缩头乌龟的人。

【辨识】

形音趾,音zhǐ。古称脚或脚趾,今专称脚趾头,本句成语中之“”指脚而言,不可写作“”。

趾高气扬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go to one's head(to be made vain or conceited by success; hold one's high; hold one's head high; be on one's high horse )
  2. 鼻息(はないき)が荒(あら)い,意気揚揚(いきようよう)としている
  3. se pavaner(air orgueilleux,hautain,présomptueux)
  4. die Nase hochtragen(arrogant sein)
  5. горделивый(с горделивым видом)

趾高气扬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趾”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趾高气扬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ǐ), 足部,共11画

脚。~高气扬。

脚指头。~骨。~甲。

踪迹:“庶追芳~”。

古同“址”。

读音(gāo), 高部,共10画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

高度。他身~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级。~考。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

声音响亮。引吭~歌。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姓。

读音(qì), 气部,共4画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 shèng )。忍~吞声。

欺压。受~。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读音(yáng), 扌部,共6画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 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趾高气扬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