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ibiānsānjué

韦编三绝

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怎么读

注音 ㄨㄟˊ ㄅㄧㄢ ㄙㄢ ㄐㄩㄝˊ

繁体 韋編三絕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三绝韦编

韦编三绝的意思

折叠展开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例子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韦编三绝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韦,熟皮。旧时用以串联竹简成册。“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致使编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语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后用以比喻读书勤奋努力。

【典源】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

[1]晚而喜[2],序[3][4][5][6][7]。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注解

[1]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2]《易》:《易经》。由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经》的内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彖〉:十翼之一,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文字。

[4]〈系〉:十翼之一,阐释易经卦辞之义。

[5]〈象〉:十翼之一,爻象的释辞。

[6]〈说卦〉:十翼之一,陈说八卦法象所为。

[7]〈文言〉:十翼之一,释干、坤二卦经文之言。

【典故】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对《易经》这本古书很有兴趣,它是一本深奥难懂的书,孔子一次一次地反复研读,直到读懂为止。《史记》记载这件事是,用“韦编三绝”来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是熟牛皮。古代还未发明纸的时候,字是写在竹简上的,然后用牛皮带编起来。“”是断的意思。孔子钻研《易》时,不断翻阅,以致于编缀竹简的皮带都断了好几次。后来“韦编三绝”就被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努力。

【书证】

  • 01.《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源)
  • 02.《抱朴子・外篇・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 03.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
  • 04.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邛都十余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绝,贱诗纵酒,以乐当年。”
  • 05.唐・崔融〈代皇太子请修书表〉:“以周公之上圣,日读百篇;以孔父之多能,韦编三绝。”
  • 06.元・耶律楚材〈过天德和王辅之诗〉其四:“韦编三绝耽犠《易》,萧散风神真隐人。”

【用法】

语义比喻读书勤奋努力。

类别用在“勤奋向学”的表述上。

例句

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复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我们要效法孔子那种韦编三绝的好学精神,不应虚应故事,不求甚解。

对于读书,他有著极高的兴趣,非得韦编三绝,完全读懂,方肯罢休。

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若指掌。

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如果读书韦编三绝,书本内容滚瓜烂熟,那么不管考什么样的题目都难不倒我们的。

韦编三绝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diligent in one's studies

韦编三绝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韦”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韦编三绝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éi), 韦部,共4画

    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编三绝(喻读书刻苦)。

    〔~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

    姓。

    读音(biān), 纟部,共12画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结。~织。~扎。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排。~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次。~年。~订。~配。~码。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写。~译。~审。~修。~纂。~印。

    创作。~剧。~导。

    捏造。~瞎话。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续~。简~。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读音(jué), 纟部,共9画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韦编三绝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