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dàománg

问道于盲

拼音 wèn dào yú máng 怎么读

注音 ㄨㄣˋ ㄉㄠˋ ㄩˊ ㄇㄤˊ

繁体 問道於盲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缘木求鱼求道于盲

问道于盲的意思

折叠展开

盲:瞎子。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也作自谦用语。

例子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求瞎子说前程(谜底:问道于盲)

问道于盲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无知的人求教。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借听于聋

【典源】

唐・韩愈〈答陈生书〉(据《全唐文・卷五五二・韩愈》引)

愈白:陈生足下:今之负名誉享显荣者,在上位几人?[1][2]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3],是所谓借听于聋,[4]于盲,虽其请之[5],教之[6],未有见其得者也。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观足下之书及十四篇之诗,亦云有志于是矣,而其所问则名,所慕则科,故愈疑于其对焉。虽然,厚意不可虚辱,聊为足下诵其所闻。

注解

[1]足下: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2]速化:急于求成。

[3]愈: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4]求道:问路。

[5]勤勤:情意恳切、周到。

[6]云云:通“芸芸”,众多。

【典故】

“问道于盲”典源作“求道于盲”。唐朝韩愈〈答陈生书〉谈及陈生向他求教,他说如果陈生急于求成,就应该去找那些有名有地位的大人物,来找他,就有如向瞎子问路一样,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求道于盲”是韩愈自谦的话,以盲比喻自己无知。后来“问道于盲”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向无知的人求教。出现“问道于盲”的书证如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是以二十年间,纷纷献策以劳圣虑,而卒无一成,虽成亦不足恃者,不知所以用淮东之势者也,而书生便以为长淮不易守者,是亦问道于盲之类耳。”

【书证】

  • 01.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是以二十年间,纷纷献策以劳圣虑,而卒无一成,虽成亦不足恃者,不知所以用淮东之势者也,而书生便以为长淮不易守者,是亦问道于盲之类耳。”
  • 02.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 03.《儒林外史》第八回:“至于处处利薮也绝不耐烦去搜剔他;或者有,也不可知!但只问著晚生,便是『问道于盲。』了”
  • 04.《镜花缘》第二二回:“学生跟著读道:『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唐敖忖道:『难道他们讲究反切么?』林之洋道:『你们听听:只怕又是「问道于盲”来了。』」

【用法】

语义比喻向无知的人求教。

类别用在“问错对象”的表述上。

例句

我看他对艺术是完全外行,你就别再问道于盲了。

她对宝石一点都不懂,找她鉴赏钻石,简直是问道于盲

你拿哲学问题来问我,简直是问道于盲,还是问问别人吧!

他又不学宗教史,你向他问这座古寺的历史,那真是问道于盲了。

她对电脑一窍不通,你要问她电脑程式的问题,岂不是问道于盲

【辨识】

形音盲,音máng。盲人。不可写作“”。

问道于盲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2. 盲人(もうじん)に道(みち)を聞く

问道于盲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盲”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问”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问道于盲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èn), 门部,共6画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管,干预。概不过~。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姓。

    读音(dào), 辶部,共12画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 guàn )。~士。~姑。~行( 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读音(yú), 一部,共3画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姓。

    读音(máng), 目部,共8画

    瞎,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从。~动。~目。~人。~区(指雷达、探照灯、胃镜等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区域)。~流。~人瞎马(喻处境非常危险)。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问道于盲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