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ngrénxiàng

盲人摸象

拼音 máng rén mō xiàng 怎么读

注音 ㄇㄤˊ ㄖㄣˊ ㄇㄛ ㄒㄧㄤˋ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坐井观天管中窥豹

反义词 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盲人摸象的意思

折叠展开

佛经故事;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说不一;争论不休。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看问题片面。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例子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正音”,读作“mō”,不能读作“mē”。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舜父抚爱幼子 (谜底: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盲者以各自所摸大象身体的不同部位来形容象。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典出《大般涅槃经》卷三○。△“众盲模象”

【典源】

《大般涅槃经》卷三○

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以示盲者。”[1]大臣受王[2]已,多集众盲以象示之。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臣即还,而白王言:“臣已[3]。”尔时大王即呼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4];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5];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注解

[1]尔时:那个时候。

[2]敕:音chì,命令。

[3]示竟:展示完毕。

[4]莱茯根:萝卜。莱茯,同“芦菔”。

[5]木臼:木制的臼。

【典故】

佛经中常用譬喻来解释佛理。如《大般涅槃经》中为解释一般人各自解说佛性,都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有如古代有一个国王,要大臣召聚盲人来摸大象,摸完之后,问每个盲人他们认为大象长什么样子,摸到象牙的人说“象长得跟萝卜一样”,摸到象耳朵的人说“象长得跟畚箕一样”,摸到象头的人说“象长得跟石头一样”,摸到象鼻的人说“象长得跟杵一样”,摸到脚的人说“象长得跟木制的臼一样”,摸到背的人说“象长得跟张床一样”,摸到肚子的人说“象长得像个瓮一样”,因著每个人摸到的部位不同,而对象的外观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实他们摸到的都是象,也都不是象。象在此指佛性,而盲人则是指芸芸众生,若是有人执著于某些行为或文字才是真正的佛性,就像摸象的盲人一样,只看到了佛性的一部分,就执著于自己所认知的部分,甚者非议别人看到并非真正的佛性,这样反而迷失了观照佛性本质的能力。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盲人摸象”,用来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书证】

  • 01.宋・葛胜仲〈十八罗汉赞・一尊者乘六牙象沙弥一人执手炉其前〉:“盲人摸象,臆说据指。堂堂应仪,示汝全体。”
  • 02.明・张岱〈大易用序〉:“盲人摸象,得耳者谓象如簸箕,得牙者谓象如槊,得鼻者谓象如杵,随摸所名,都非真象。”
  • 03.明・周宗建《论语商・卷上・乡党第・乡党篇》:“若拈著一相,随拟一法,正是盲人摸象、痴儿认指。”
  • 04.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一四・诗・袁氏毛诗或问》:“仁〈自序〉曰:「朱元晦于《诗》,尽去孔门序说,而以意自为之解。盲人摸象,岂不揣其一端,然而去象远矣。”
  • 05.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唐有孙愐之《唐韵》、守温之三十六字母、何人之四呼……四呼如盲人摸象,仅得一肢,以为全体,而所得者是真非赝。”

【用法】

语义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类别用在“见解片面”的表述上。

例句

对事情只片面了解就下判断,不等于盲人摸象吗?

认识一种新事物的初期,难免会有盲人摸象般的臆测。

像你这样东一点、西一点地读书方法,好比盲人摸象,难以融会贯通。

大家对这个新领域实在都不太了解,于是各说各话,好像在盲人摸象

自古以来,天文学家对宇宙的解说,往往好像盲人摸象一样,多所臆测。

这个问题不如想像的简单,如果勉强解释,得小心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

他如果坚持自己以偏概全的见解,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怎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盲人摸象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draw a conclusion from incomplete data

盲人摸象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象”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盲”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盲人摸象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áng), 目部,共8画

    瞎,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从。~动。~目。~人。~区(指雷达、探照灯、胃镜等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区域)。~流。~人瞎马(喻处境非常危险)。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读音(mō), 扌部,共13画

    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他的头。

    用手探取、寻找。~鱼捞虾。

    揣测,试探。~底。~索。

    暗中行进,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哨。~黑儿。

    读音(xiàng), 豕部,共11画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牙。~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形状,样子。形~。景~。气~。现~。想~。~征。万~更新。~声。~形。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盲人摸象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