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ìshēn

讳莫如深

拼音 huì mò rú shēn 怎么读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ㄛˋ ㄖㄨˊ ㄕㄣ

繁体 諱莫如深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守口如瓶秘而不宣缄口不言高深莫测

反义词 直言不讳直言无隐和盘托出显而易见

讳莫如深的意思

折叠展开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
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出处春秋・穀梁子《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例子对于那个问题他始终是讳莫如深,叫人不可理解。

正音”,读作“huì”,不能读作“wěi”。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害怕天黑下矿井(谜底:讳莫如深)

讳莫如深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讳,隐讳。莫如,不如。深,重大。“讳莫如深”指没有什么比重大的事更需要严守秘密的了,形容隐瞒重大的丑闻。语出《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后用以比喻将事情隐瞒得非常严密,不为外人所知。△“守口如瓶

【典源】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

【经】公子庆父 [1]齐。【传】此奔也,其曰“”,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注解

[1]如:往、至。

【典故】

“讳莫如深”之“”,为隐讳、避讳之意。“”,是重大之事。原是指隐瞒重大的丑闻,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鲁庄公非常宠爱妃子孟任,因此想让孟任所生的儿子子般继任为国君,但庄公还有几个兄弟也有资格继承王位,因此王储之事一直悬宕未决。庄公临终前,问他的弟弟叔牙谁可以继承?叔牙推荐另一位兄弟庆父,但庄公对庆父有心结,并不赞同。又问另一位兄弟季友,季友回答:“我愿尽全力支持子般继任。”庄公听了才放心。后来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等庄公去世后,就辅佐子般代行国事。但这种作法引起庆父不服,于是派人将子般杀害,立庄公的另一个儿子闵公为国君。两年后,又将闵公杀害,并再意图谋害继位的僖公。僖公也是庄公的儿子,庆父打算断绝庄公的后代,便可名正言顺继承王位。不料僖公已先被季友带出国,庆父眼见计划落空,不得不逃出鲁国,前往齐地的莒国避难。季友后来将僖公带回鲁国继承王位,另一方面要求莒国交出庆父。庆父在押解回国的途中,要求僖公原谅未果后,自缢而亡。庆父为夺王位两弑嗣君,致使鲁国动荡不安,后因而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语,比喻首恶不除,则祸乱不能平息。孔子将这段历史写入《春秋》中,但对于庆父出奔,只写了一句:“公子庆父如齐。”“”是去之意,也就是对这段历史,孔子只说庆父去了莒国,但实际上庆父是逃往莒国的,为什么用“”字而不用表示“”的“”字呢?《谷梁传》说:“讳莫如深,深则隐,茍有所见,莫如深也。”意思是孔子认为这段历史是鲁国的重大丑闻,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需要避讳的了。这样的解释,充分表达出孔子用沉重悲痛的心看待这场国家悲剧。后来“讳莫如深”被用来比喻将事情隐瞒得非常严密,不为外人所知,而不专指国家大事。

【书证】

  • 01.《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源)
  • 02.清・叶廷琯《吹网录・卷二・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惟雄之自述,一则曰客,再则曰杨庄,于王氏之推毂,绝口不言。岂自以进由权贵,故讳莫如深耶?”
  • 03.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一一・毕秋帆寿和珅诗》:“梅谿,毕氏客,固宜讳莫如深。 ”

【用法】

语义比喻将事情隐瞒得非常严密,不为外人所知。

类别用在“隐密不言”的表述上。

例句

他对于自己的过去总是讳莫如深,不愿多说。

关于他为什么遭到处分,他总是讳莫如深,拒绝回答。

也许有他个人因素吧,不然他为什么对那件事总是讳莫如深

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但对于事情的起因,他却一直讳莫如深

几十年来她对自己是养女的事讳莫如深,连丈夫也不知道这件秘密。

因是家丑,所以全家人对此讳莫如深,外界根本无从得知宅院里曾经发生过的事。

他本来对公司改革最为积极,为什么现在却抱著讳莫如深的态度,是不是受了某种威胁?

【辨识】

形音讳,音huì。隐瞒,有所保留。不可写作“”。

讳莫如深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closely guard a secret
  2. ひた隠しに 隐 す
  3. tenir soigneusement caché(garder un grand secret)
  4. etwas streng verheimlichen(mit etwas hinterm Berge halten)
  5. замáлчивать

讳莫如深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讳莫如深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uì), 讠部,共6画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言。~匿。~饰。忌~。隐~。直言不~。~疾忌医。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

读音(mò), 艹部,共10画

古同“暮”。

读音(rú), 女部,共6画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读音(shēn), 氵部,共11画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 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

颜色浓。~色。~红。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讳莫如深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