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一毛不拔

拼音 yī máo bù bá 怎么读

注音 ㄧ ㄇㄠˊ ㄅㄨˋ ㄅㄚˊ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爱财如命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视钱如命铁公鸡

反义词 一掷千金仗义疏财解囊相助慷慨解囊挥金如土

一毛不拔的意思

折叠展开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正音”,读作“máo”,不能读作“mǎo”。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1. 上等牙刷 —— 一毛不拔
2. 凉水煺鸡 —— 一毛不拔
3. 铁公鸡 —— 一毛不拔

谜语铁公鸡(谜底: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一根毫毛也不愿意拔取。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语本《孟子・尽心上》。后亦用“一毛不拔”形容人非常吝啬。△“爱财如命”、“摩顶放踵

【典源】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 [1][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4][5]利天下,为之。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注解

[1]杨子:杨朱,生卒年不详,字子居,战国时卫人。其学说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子的兼爱思想正好相反。

[2]为我:即贵己学说,一种个人主义的学说,为战国时杨朱所主张。

[3]墨子:墨翟(公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著有《墨子》一书,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为墨家思想的代表。

[4]兼爱:战国时墨翟所倡导的学说。主张平等之爱,无亲疏厚薄的不同。

[5]摩顶放踵: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摩,通“”,磨损。踵,音zhǒng,脚后跟。见“摩顶放踵”。

【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的去做。”后来“一毛不拔”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演变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于形容人非常吝啬。

【书证】

  • 01.《燕丹子》卷中:“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
  • 02.《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者去后,自实展转思量:『此翁与我向非相识,尚承其好意如此,叵耐缪千户负欠了我的,反一毛不拔。』”
  • 03.《水浒传》第六二回:“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
  • 04.《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日常一毛不拔,今日坏得些钱钞,便要我替他讨老小?”
  • 05.《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里面白吃白喝。”
  • 06.《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不过也天生就的另外一种脾气,是:朋友遇有急难,问他借钱,他是一毛不拔的。”
  • 07.《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用法】

语义形容人非常吝啬。贬义。

类别用在“吝啬爱财”的表述上。

例句

他就像只铁公鸡,一毛不拔

这种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一个人要真是一毛不拔,有谁会喜欢他?

没想到他平日一毛不拔,也会捐钱赈灾。

这种一毛不拔的人,谁会愿意跟他来往?

如果社会上人人都一毛不拔,还有什么人情味可言!

他虽然很富有,但却一毛不拔,从不参加公益活动。

看他整天攥著两个拳头,一文不花,活像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辨识】

同义“一毛不拔”及“爱财如命”都有吝啬、舍不得花钱的意思。

异义“一毛不拔”侧重于吝啬之表述;“爱财如命”则侧重于贪婪之表述。

例句
一毛不拔爱财如命例句
他就像只铁公鸡,一毛不拔
这个爱财如命的昏官,不知冤枉了多少好人。

一毛不拔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unwilling to give up even a hair
  2. 非常(ひじょう)にけちである
  3. pingre(ladre)
  4. sich nicht einmal ein Haar ausrupfen wollen(die Hand auf der Tasche halten)
  5. быть крáйне скупым(скряга)

一毛不拔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一”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一毛不拔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máo), 毛部,共4画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

不是纯净的。~利。~重。

行动急躁。~躁。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

小。~病。~孩子。~~雨。

货币贬值。钱~了。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

姓。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bá), 扌部,共8画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

吸出。~毒。~火罐儿。

选取,提升。提~。~擢。

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

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一毛不拔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