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xià

江河日下

拼音 jiāng hé rì xià 朗读怎么读

注音 ㄐㄧㄤ ㄏㄜˊ ㄖˋ ㄒㄧㄚˋ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日陵月替每下愈况每况愈下江流日下

反义词 欣欣向荣与日俱增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的意思

折叠展开

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出处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事业精力等每况愈下。

例子不瞒大师说,现在的时势,实在是江河日下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

正音”,读作“rì”,不能读作“yuē”。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1.秦淮夕照(谜底:江河日下)
2.流水映夕阳(谜底:江河日下)

江河日下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江河之水日益奔流而下。比喻情况日渐败坏。※语或本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六・进君术策五道・第五道》。

【典源】

※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六・进君术策五道・第五道》

夫天下之人,[1]而纵之,[2]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3],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4]溃乱,荡然而四出,坏隄防、包陵谷,[5]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

注解

[1]弛:音shǐ,松懈、放任。

[2]拱手:两手相合在胸前,比喻无所作为。

[3]浑浑:音gǔn gǔn,水流畅盛的样子。

[4]咆勃:发怒的样子。

[5]汗漫:水大渺茫无际的样子。

【典故】

“江河日下”指江河之水日益奔流而下,典源可能出自于宋代苏辙的一篇论。苏辙(公元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仁宗嘉祐年间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卒谥文定。苏辙是北宋的著名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皆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主张文章的好坏取决于气,养气即是增进内心的修养,以及扩展生活的历练。他特别推崇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文章才能“颇有奇气”。苏辙的散文风格汪洋澹泊,又吸收了骈文的技巧,故声调文采均极优美,〈黄州快哉亭记〉是其代表作品,融叙事、描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在学术上,苏辙则以儒学为主,倾慕孟子,擅长政论文章。他吸收了韩愈“气盛言宜”的主张,纵论天下大事,委婉平正,往往能一针见血。在〈进君术策・第五道〉中,苏辙详述君王治国的方法。他认为人民就像江河之水,若是不加以约束,放任其所为,就会如同洪水奔流而下不可遏抑,使得情况越来越糟,最后冲毁堤防,造成极大的灾害。因此善于治民者,应当谨慎地引导人民,使其能够走上正道,既不过于放纵,也不过于压制,如此天下才能安定。后来“江河日下”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情况日渐败坏。

【书证】

  • 01.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六・文集》:“江河日下,豪杰之士,从狂澜既倒之后而欲障百川于东流,其不为举世所非笑而指目牵引为言词,何可得耶!”
  • 02.《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而今的人,可谓江河日下。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到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无当;和他说到通今博古,他便说杂而不精。”
  • 03.清・秋瑾〈申江题壁〉诗:“满眼俗氛忧未已,江河日下世情非。”
  • 04.《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不瞒大帅说,现在的时势,实在是江河日下了。”
  • 05.清・许缵曾〈睢阳行〉:“数百年来尚奸宄,江河日下谁能止?”

【用法】

语义比喻情况日渐败坏。

类别用在“日趋恶化”的表述上。

例句

党派之争造成政风江河日下,国人焉能不有所警惕!

世衰道微,人心不古,治安状况当然跟著江河日下了。

在大卖场的冲击下,小店生意早已江河日下,大大不如从前了。

连续几年景气不好,很多公司的营业状况都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

江河日下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fall away
  2. (情況などが)日に日に悪(わる)くなっていく,下(くだ)り坂(ざか)の一途(いっと)をたどる,ますます落(お)ち目になる
  3. décadence,déclin progressif(de mal en pis)
  4. immer bergab gehen
  5. идти под уклон

江河日下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江”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江河日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iāng), 氵部,共6画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 gān )(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姓。

    读音(hé), 氵部,共8画

    水道的通称。~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

    特指中国黄河。~套。~防。

    指“银河系”天~。~汉。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 guǐ )(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班。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某一天。纪念~。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时候。春~。往~。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特指“日本国”。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使降落。~半旗。~棋。

    进入。~海。

    投送。~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谦辞。在~。~官。

    颁布。~令。

    攻克。攻~。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工夫。

    退让。争执不~。

    做出判断。~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蛋。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江河日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