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ēgānér

揭竿而起

拼音 jiē gān ér qǐ 朗读怎么读

注音 ㄐㄧㄝ ㄍㄢ ㄦˊ ㄑㄧˇ

繁体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逼上梁山

反义词 忍辱偷生

揭竿而起的意思

折叠展开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正音竿”,读作“gān”,不能读作“gàn”。

辨形竿”,不能写作“”。

歇后语 陈胜扯旗 —— 揭竿而起

谜语1.跳高(谜底:揭竿而起)
2.等到鱼儿上钩时(谜底: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高举竹竿作为号召、指挥群众的旗帜。本指秦末陈涉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事迹。#语本汉・贾谊〈过秦论〉。后用“揭竿而起”比喻起义举事。

【典源】

#汉・贾谊〈过秦论〉(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

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陈涉,罋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1][2]之闲,而倔起 [3]之中,率 [4]之卒, [5]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 [6],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7][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

[1]蹑足:参与其中。蹑,音niè

[2]行伍:军队的行列,古代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亦泛称军队。行,音háng

[3]什伯:古时军队中的基层编制单位,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则作“仟佰”,“”当作“”。什,音shí,十人之长。伯,通“”,百人之长。

[4]罢散:疲困散乱。罢,音

[5]将:音jiàng,率领。

[6]兵:指兵器。

[7]赢粮:担负著粮食。赢,音yíng,担负。

[8]景从:紧相追随,如影随形。景,音yǐng,“”本字。

参考

另可参考:《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

【典故】

“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为旗”,出自西汉文学家兼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中指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暴政,以致陈涉(名胜,字涉)能以一介贫贱之士,率领数百个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树枝为兵器,高举竹竿作为号召群众的旗帜,使得天下人群起响应,终于遭到灭亡的命运。后来“揭竿而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起义举事。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也引用了这一段文字。

【书证】

  • 01.清・范文&a00268_0
  • 04.jpg;《沈华阳传》:“逆贼张献忠屡出没于楚、蜀之交,所在残破,揭竿而起者,浸不可制。”
  • 02.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七:“(陈)国瑞本居六合,有妻有子。李长寿揭竿而起,据有城池,见子绝爱怜之,抚如己出。”
  • 03.《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鸿慈列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
  • 04.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李自成者,迫于饥寒,揭竿而起,固无革命观念,尚非今日广西会党之侪也。”
  • 05.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八・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蒲大芳揭竿而起。”

【用法】

语义比喻起义举事。

类别用在“民反起义”的表述上。

例句

苛政肆虐,常驱使人民揭竿而起

秦朝末年,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倡导下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统治。

不堪统治者的压迫需索,为了生存,人民只有揭竿而起,奋力一搏。

政府如果横征暴敛,必然导致民不聊生,人民便会揭竿而起,反抗到底。

政治腐败,加上天灾流行、人祸不断,人民不得不揭竿而起,寻求一线生机。

揭竿而起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start an uprising
  2. むしろ旗(はた)をかかげていっきを起(お)こす
  3. поднимáться на восстáние

揭竿而起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起”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完整接龙
  • “揭”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揭竿而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iē), 扌部,共12画

    提起衣裳。~衣涉水。

    竿

    读音(gān), ⺮部,共9画

    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

    特指“钓鱼竿”垂~。投~。~钓。

    古代指竹简。~牍(书信)。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读音(qǐ), 走部,共10画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

    拔出,取出。~锚。~获。

    领取(凭证)~护照。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

    长出。~痱子。

    拟定。~草。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

    群,组,批。一~(一块儿)。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

    自,从。~小儿就淘气。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 xīng )~。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揭竿而起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