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n

麻木不仁

拼音 má mù bù rén 怎么读

注音 ㄇㄚˊ 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ˊ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漫不经心

反义词 切肤之痛耳聪目明见微知著眼疾手快

麻木不仁的意思

折叠展开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
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没有同情,没有热,是麻木不仁?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正音”,读作“rén”,不能读作“yén”。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1. 花椒木雕孙猴 —— 麻木不仁
2. 穿着靴子搔痒痒 —— 麻木不仁

谜语双人床(谜底: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麻痺,没有知觉。语本《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痺论》。后用“麻木不仁”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典源】

《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痺论》

帝曰:“善。痺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歧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1]者,病久入深,[2]之行[3],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4],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痺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注解

[1]不仁:古代医家指身体肌肤失去知觉。

[2]荣卫:胃中的水谷所转化而来的营养物质。

[3]濇:音,不顺畅。

[4]不营:气血无法运行。

【典故】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内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并为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在《黄帝内经素问》的〈痺论〉中记载痹症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意思是说:“痺症”,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失常,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麻木等的一种疾患。一般分成风寒湿痺和热痺。风痺常导致关节疼痛;湿痺不只关节疼痛,严重的还会麻木失去知觉;热痺会导致关节疼痛灼热红肿。所以“麻木不仁”本是种失去知觉的病状,后来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书证】

  • 01.明・周顺昌〈与文湛持孝廉书〉:“我祖宗养士二百余年,风流到今,浑是一团庸靡顽钝之气,结成一个麻木不仁病证,可恨也。”
  • 02.明・薛己《薛氏医案・卷一七・疠疡机要》:“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
  • 03.清・谭嗣同《谭嗣同全集・报章文辑・以太说》:“疾痛疴痒,一触即知。其机极灵,其传至速。不灵不速时,曰麻木不仁。”
  • 04.《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用法】

语义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

类别用在“冷淡漠视”的表述上。

例句

身为主管,怎能对部属的疾苦如此麻木不仁呢?

灾区死伤那么严重,还是有些人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对这种麻木不仁的人,求也是白求,他不会同情你的。

你如此麻木不仁地对待老病缠身的母亲,简直禽兽不如。

这种不正常的官场习气,会让基层人员麻木不仁,凡事总以少做少错为是。

语义比喻对事物反应迟钝。

类别用在“反应迟钝”的表述上。

例句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他依然麻木不仁,真令人著急。

政府对群众困难显示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真令人气愤。

麻木不仁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unfeeling
  2. しびれて無感覚になる(多くは比喩的に用いる)
  3. потерять 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сть(равнодушный ко всему)

麻木不仁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麻”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麻木不仁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á), 麻部,共11画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布。~衣。~袋。~绳。~纺。

指“芝麻”~酱。~油。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了。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痹。~醉。~木不仁。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子。

带细碎斑点的。~雀。~蝇。

喻纷乱。~乱。~沸。

姓。

读音(mù), 木部,共4画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

棺材。棺~。

质朴。~讷(朴实迟钝)。

呆笨。~鸡。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rén), 亻部,共4画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姓。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①.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②.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③.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④.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⑤.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⑥.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⑦.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⑧. 特指“日本国”。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①. 聚集。 如: 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 )。积攒。

②.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如: 积数。乘积。体积。容积。

读音(yuè), 月部,共4画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读音(léi,lěi,lèi), 糸部,共11画

㈠ 累 [ léi ]

①.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②.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㈡ 累 [ lěi ]

①. 连续,重叠,堆积。 如: 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②.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 如: 累进税。

③. 连及,连带。 如: 累及。牵累。拖累。

㈢ 累 [ lèi ]

①. 疲乏,过劳。 如: 劳累。累乏。

②. 使疲劳。 如: 病刚好,别再累着。

麻木不仁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